底气:这里活跃着4000多支群文队伍
苏州队此次进京展演的节目,全部来自苏州地区的群文队伍。经过多年培育,这样的队伍已经在全市遍地开花。
金阊区“手拉手”民星艺术团就是其中的一支。这个团是在彩香一村三区自发形成的社区团队的基础上组建的,40多名团员凭着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一腔热情,走到了一起,建起舞蹈队和鼓乐队两支小分队,聘来艺术老师,每周三、五下午排练,每次三个小时,节假日也不停歇。
艺术老师俞解幸说,虽然团员们都已是奶奶级人物,但都非常愿意学习,训练的时候肯吃苦,还想尽办法出勤。像64岁的杨瑞华,刚参加排练时外孙才两岁,没其他人看,只好带着孩子一起排练;65岁的团长骆金宝患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太好,但她参加排练,发高烧的时候也不下“火线”,吊完水就赶过来。
在排练的基础上,这个艺术团还经常义务参加各类群众文化演出活动,让更多人分享她们的。光是去年一年,这支群文队伍就演出了40场,平均9天一场,演出地点包括全市性节庆活动轧神仙现场、举世瞩目的太湖论坛会场等。今年以来,这支队伍又已演出了近20场。
沧浪区“新百花”龙灯队、“江南美”老年服饰表演队等一大批自发组建的群文队伍,以及各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组建的群文团体,也与金阊区手拉手民星艺术团一样,定期排演、积极演出。统计表明,目前苏州的群文团体已达4000多支,他们长年活跃在苏州城乡舞台,使得全市群众文化活动此伏彼起,迭起,也为遴选进京展演节目奠定了的基础。
核心:这里培育了务实精干的编创团队
如果说,苏州的众多群文队伍是一盘珍珠的话,那么,把珍珠选出来、加工并串成一台精彩节目的,无疑要靠务实精干的编创队伍,他们是整台演出的核心。
这台节目从接到任务到正式展演,只有短短五六个月时间。这期间既要书面策划、遴选队伍、编排合成,还要舞美设计、制作、安装,节目彩排、调整……而这一展演是对苏州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直接检验,必须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这可是没有止境的。
为此,市文广新局挑选了全市最优秀的编创人员来负责这台节目。从整台演出的总导演陈庆琳身上,就可以感受这支队伍的精干。
在节目彩排现场,舞台经验丰富的陈庆琳一会关照走台的演员注意精气神,一会让演员注意队形,确保每个演员都能被观众看见,一会又要主持人注意语调……干净利落的声音,把任务、要求传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了这台节目,她光是策划方案就出了六稿。因为她知道,这场演出围绕的是大苏州的公共文化,所以要从形式到内容更突出苏州文化的渊源、文化的地域特色、老百姓的草根,以及苏州的、苏州的视野和苏州的胸怀……那几个月里,陈庆琳每天从早上9点忙到晚上9点,家里早已顾不上,爱人曹国良只好当起了“马大嫂”。
市文化馆艺术顾问谭亚新也是编创人员之一。文学功底深厚的他为了写好台词,先是备足功课,摸清了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的目的、要求,再根据苏州的特色动笔。初稿出来后,谭亚新又根据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反复修改,结果也改了三四遍。那阵子,谭亚新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常常弄到深夜才能休息。
其他三四十位编创人员也基本都是工作日和节假日连轴转,发现需要调整的地方就及时研究,以期拿出最能代表苏州群文水准、最具苏州地方特色的节目。情景表演《月到枫桥》、民间乡俗《水乡节庆》、少儿歌舞《舂米飘香》等就这样了舞台。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