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观光“小火车”。 新京报记者 赵亢 摄
(上接D15版)
■ 管理者
联合打击“黑”
●杨平,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新京报:目前来奥林匹克公园的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散客和团组客人,各占多大的比例?年龄构成怎样?
杨平:去年(2013年)12月底,我们曾经委托一家专业的旅游咨询机构帮助我们作奥林匹克公园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评估报告。据调查,2013年全年奥林匹克公园共接待游客5400万人次,其中60%为外地游客;这一比重在寒暑假期间会更高,可以达到70%。外地游客中,行客人占绝大多数(行和团队客约成7:3的比例),而团队游以消费能力较弱的老年团为主。
新京报:在“后奥运”时代,作为5景区的奥林匹克公园对于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怎样的规划?
杨平:这几年,我们在中心区更换了标志,增设了电话亭、垃圾桶、语音系统、电子触摸屏。组织开展了一线服务员工的素质培训,延长了工作时间,满足游客对餐饮、购物、医疗等各方面的总体服务需求。
目前游客反映的主要问题可能主要是在“游客餐饮需求的结构性定位”上,我们一方面在努力做到平衡,希望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不过同时也应看到,毕竟在旅游景区,游客所最关注的往往是不可复制的景观,在空间分布上,要有所侧重。
在“后奥运”时代,作为旅游景区的奥林匹克公园需要补的课、补的短板还有很多,比如,导引的标志可以更具体,游览线的优化、服务标准也有提升空间。作为广场型的旅游景区,我们也在考虑夏天里,让游客更好地防暑降温等问题。
此外,奥林匹克公园作为一个不收费又相对的景区,目前在全国防暴恐工作的要求下,安全防范工作也尤为重要。
新京报:对公园内的游商和“黑”等现象有何应对办法?
杨平: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对于小摊贩的跨范围经营、非法经营等行为,在管控上确实存在着难题,也有诸多无奈。
对于游商、黑等问题,我们通过LED大屏幕宣传、宣传、和标牌宣传等多种“告知”途径,提醒游客不要上当,共同抵制黑游商、黑等。同时,过去正规的商亭只有五个,如今增加到26个,并且延长了营业时间,下班时间从原来下午五点延长为晚上十点。
在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努力联手打击黑团伙,在今年端午节期间,专项行动打掉了一个十几个人的黑团伙。对“黑”行为起到了非常有效的威慑作用。
■ 专家观点
奥林匹克公园应全民参与
●王健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国外的奥林匹克公园大多鼓励人们在这一区域骑自行车、健身、慢跑、健走,有专门的慢跑道,道平坦适宜骑车锻炼,能闻到周围的青草芳香。这样的奥林匹克公园,才是符合奥林匹克全民参与的,让国民大众真正获益。而奥林匹克公园一带,很多游客就是拍拍照,买一些小纪念品,参与到真正体育运动中的行为比较少。
另外,在慕尼黑、美国亚特兰大的奥运场馆,参观都是免费的,游客可以免费地坐在奥运会体育场的看台上拍张照片,追溯一下往日的奥运情怀。“不花钱、不收门票”是国外奥运场馆的通常做法。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松
(原标题:奥林匹克公园 式景区向“黑游商”宣战(2))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