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细心的考研学子和家长已经发现了一个规律:近几年考研国家线,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理工农医类专业分数线普遍下降,或者不变;人文类学科则普遍上涨。
有人会这样认为,每年情况不一样,今后情况如何不好妄下结论吧?也许下降现象只是暂时的发展趋势吧?
冷丝并不这么认为,过去几年情况确实特殊,但是扩招也是一个事实,不仅人文学科报考人数多,理工农医类专业报考人数也是大幅上涨,为何人文类学科专业国家线上涨趋势这么大呢?尤其是艺术学专业,上涨的趋势还挺快的。
经济学和历史学略有下降,其他人文类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艺术学和体育学上涨趋势最大,为何是这两门专业上涨的趋势这么大?
冷丝总结了其他很多专家的看法,基本一致的观点是这样的:艺术学和体育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不好,报考的人数激增。同时,这些专业的考生基础并不好,“二战考研”的人数较大,这就导致该专业初试成绩上涨,竞争更为激烈,国家线上涨是必然的趋势。
同样的道理,哲学、和教育学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和教育学报考人数基数大,这也就导致这些专业国家线上涨。
众所周知,根据教育部官网发布的信息,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较2019年的290万增加了17.6%,创下研究生报名人数有记录以来新高。
还有一个趋势,自2011年以来,除2014年2015年稍有下降外,其余年份都呈增加态势,2019年考研人数增幅更是达到21.8%。而根据很多高校专家调研结果来看,近5年考研人数的连续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发展要求提高、就业压力增大、非全研究生纳入统考以及招生规模扩大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社会对此的反应趋向“忧大于喜”。
本科毕业是否选择考研主要取决于职业期待,而有些专业——管理类、互联网相关专业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有工作经验再选择匹配院校和专业报考研究生,这样含金量高的学历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考研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就业或延缓工作,这就需要多角度,认真调研,请教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学长,了解意向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综合过来人的经验和学业水平,慎重进行抉择。
决定考研与否,大多数人都是在大三下学期才能付出行动的,也有少部分人在大一大二就开始了,他们比别人更加意识到考研的压力与竞争,他们就比别人更付出一分耕耘。然而大多数加紧训练与复习还是在大三,这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压力很大,考研的形势如此严峻再加上部分考生专业课才真正开始,考研的复习时间本来就有限,专业课以及上课还要花自己一大部分时间,最后感觉啥都没干成。
在这种情况下,考研学子也只能为长远发展考虑,每天拼命地复习与考研有关的学科,忽视真正的专业素养的提高。
考研局势变得如此,2020年的考研竞争尤为激烈,2021年的情形也大致就是这样,未来也可能如此,然而考研的结果却不如人意。
回归起点,我们应该把态度摆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或者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要把随风逐流,迷失。根据时间的价值来说,入职的选择也是蛮不错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根据很多高校调研的结果,当代大学生考研的原因绝大多数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占63%,小部分因为的影响,孕妇梦见蛇缠身身边的人在考研,小部分想更换学校或专业以及摆脱父母的安排,现阶段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往往很多人都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在考研学子当中,有绝大部分人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个稳定且满意的工作而选择考研的道。
调研结果还显示,当代大学生认为考研的最大阻力是自身的毅力不足。考研的难度逐年增加,考研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往往有很多考研学子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因为无法而选择了放弃。
另据调卷显示,对考研流程充分了解的大学生少之又少,仅仅占了11%,有25%的大学生对考研流程基本了解,对考研流程基本或完全不了解的大学生占64%。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考研流程缺乏了解,以至于无法提前做好考研的准备,以及无法积极面对考研。
对考研流程缺乏了解是其一,普遍大学生了解考研的方式极少,多数是通过同学和老师的介绍所了解的,通过参加班来了解考研流程的仅占15%。其余了解考研方式的途径仅仅是网络及书刊,这说明大学生对于了解考研的方式很少。
因此,冷丝总结,未来的考研学子和家长要多了解最新的考研信息,及时掌握情况,根据个人情况准确判断利弊,准确选择考研、“二战考研”或者先工作等等,不能盲目跟随其他群体。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