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当前民俗学学科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当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生长点。在中国民俗学蓬勃发展的同时,当前民俗学界关于学科方向、学科属性与学术范式的争论一直不断,民俗学也在争论中探索前行。
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全面深化的背景下,民俗学学科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当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生长点。民俗学有什么独特的研究方法?民俗学与人类学、社会学的区别是什么?在中国民俗学蓬勃发展的同时,当前民俗学界关于学科方向、学科属性与学术范式的争论一直不断,民俗学也在争论中探索前行。近日,记者围绕民俗学学科建设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传统民俗学研究偏重人文学科
民俗学在诞生之初是从搜集民间文学开始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尹虎彬看来,从世界民俗学的历史传统分析来看,民俗学研究首先重视的是材料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事实上,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文学科是中国民俗学的定位。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高丙中在《中国民俗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一文中曾谈到,中国民俗学从20世纪20年代获得快速发展,以《歌谣》周刊、《民俗》周刊为主要舞台展示其成就。在这一时期,偏重人文学科的理论方法取向是当时民俗学研究的一个特色。在他看来,《歌谣》周刊成为中国民俗学的第一个专门刊物,不是偶然出现的,源于中国民俗学长期处于人文学科的定位。
尹虎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现代民俗学从国学传统中汲取了探寻民族文化振兴的力量,从事民俗学研究的许多大家也主要是出身于文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学科。其中以文学领域为主要人员构成,民间文学是其重要的。
就民俗学的研究方法而言,以往的民俗学研究大多呈现出人文学科的特性。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郑土有告诉记者,学派的历史比较研究法,学派的历史—地理研究法、类型研究,口头诗学的程式研究等有影响的民俗学研究方法几乎都源自对民间文学(、故事、史诗等)的研究。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效群认为,与社会科学取向的民俗学研究相比,以民间文学为主体的审美方向的民俗学研究一直成为一门学科,发育相对正常。目的在于探讨口头传承的民俗的艺术特点和美学风格,展示的艺术创造能力。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