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三晋望昆仑 人文多神似(组图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5-6-17 23:36:15 人气: 来源:

  3、曙猿化石

  山西与青海,神州版图上两两遥望,虽不接壤,恰有深缘。晋青两地民风淳朴,待客热情,却同样在性格基因中绝不缺乏剽悍,拥有和塞外牛羊的鲜明符号,都拥有璀璨的历史文化,守护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人文血脉。甚至两个省,两个省会的地理之缘,在地图上几乎快能用水平直线一笔而牵。

  青海高原和黄土高原,代表着两种文化,各自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显赫。人文历史上,是鲜明的地域特色所赋予的经典,几千年来慢慢积淀的那些厚重,那些遗产,那些性格,注定让他者无法效仿。

  青海是孕育着文化梦想的高原,是一方洋溢着和谐的乐土,是一种着意义的境界,是一幅隐藏着造化之谜的画卷。“大美青海”,在于它原始壮丽的自然之中蕴含的人类文明与文化,像它的一样,具有某种神秘性,这种自然和文化正以它特殊的魅力引起探讨。而山西所承载、记录的华夏文明,以其全国规模领先的地上文物为平台,以历史文化为魂魄,早已广为人知,远播海外了。

  A“羌姜”同字?青海山西的上古之缘

  青海有约3万年的人类活动史和3000年的文明史,从那些古老文献记载和后人研究发现来看,青海地区的先民按分布地区和时代当属古代羌人,而羌人文化甚至可能和中华文明始祖炎黄二帝有着种种关联。据古文献记载,古羌族的形成与华夏族差不多属同一时期,这是多高的辈分啊。商周秦汉时期,羌人在祖国西部的分布很广泛,青海地区正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区。关于古代羌人有文字的记录始于商代,甲骨文中有大量“羌”和“羌方”的描述,在那些被刻于龟甲兽骨上的原始档案,是古羌人与商族商王朝来往互动的佐证。

  “羌” 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字,“羌,西戎牧羊人也。”再直白点的解释就是—羌是西部牧羊人,以从事游牧而为其族号。关于“羌人”的传奇,说法不一,最高大上的一种,是上古夏人黄帝族和炎帝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在今青海省的湟水和的渭水之间。《左传》有云:“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作为姓氏的“姜”字,和作为部落族名的“羌”字,在中国上古时期是一个字。炎帝为姜姓,也就是说炎帝出于羌。与炎帝一母的黄帝也与羌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姜”是羌人中最早转向农业的一支,后来炎帝的姜姓部落与黄帝的姬姓部落不断东移,在日益密切的交往中结成联盟,逐渐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按此说法,国人至今自称“炎黄子孙”,包含着古代羌人对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

  在山西这边,炎黄二帝自然是本地历史开篇的两大主角,盐池边惊天动地的一战,在河东这块风水宝地,形成了古中国的大致版图,也奠定了未来几千年华夏文明的走势。炎黄之后,尧舜禹接棒,他们的主要活动轨迹,就在今天山西这里。人文始祖,发轫于此,崛起于此,中国文明的起笔,重重落在山西。倘若“羌”“姜”果真同字,青海山西的上古之缘,早就是我们先祖先民打下的烙印。

  B最珍贵文物都可追溯到史前

  约在距今3万年以前,古代先民就活动在青海,有人活动的地方,必给后世考古埋下无数蛛丝马迹。远古先民不可能想像,他们的生活痕印数千年后成为考古学家苦思之源,而历史也是先人遗存的堆砌。青海省史前文物丰富且珍贵,是为国内史前文物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遍布青海东部的广阔地区,文物数量十分巨大,文化类型齐全。20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普查,青海省已筛出历史各时期人类活动遗迹4300余处,各级文物机构收藏的文物达20余万件。

  去青海看看文物,可能许多人都想到乐都柳湾村的彩陶。乐都县西距省会西宁市62公里,东距省会市168公里,是进入青海与的重要通道,属于西宁大旅游圈范畴,并且连接青藏铁的兰青线从此穿行。交通这么便利,您不抽空去瞅瞅?

  乐都柳湾村的彩陶,反映了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鼎盛风貌,数量巨大,显示出当时的彩陶制造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上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在地里挖田,突然挖出来一些土罐。后来一位老军医来到村里,看到土罐后有意识地把土罐带到城里找专家鉴定。专家看后感到十分惊讶,这个土罐正是远古时期的文物。从此,经专家在柳湾不断挖掘,一个宏伟的地下“彩陶王国”逐渐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柳湾彩陶是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史前先民繁衍生息的历史,仅柳湾一地就出土文物达四万多件,其中彩陶文物两万多件。出土彩陶数量之多、器型之丰富,为惊叹。每件彩陶,述说的是江河源头的史前文化。青海作为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彩陶是把土的凝重和火的热情凝为一体,成为史前先民们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柳湾墓地出土的部分彩陶底部或者陶体彩绘以下部分标有各种特殊符号,比如“+”、“-”、“×”等,除相同的之外,共超300种。彩陶是青海文化的代表,“柳湾”从此出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接踵而至。“我到过世界各地,柳湾彩陶是世界一流的,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是世界的”—这是日本友人小岛镣次郎先生对柳湾彩陶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的概括。

  历史不时给人以惊喜,我们不介意这些惊喜一次次被复制。且不说山西那些如雷灌耳的地上文物古迹,四大名楼鹳雀楼、佛教圣地五台山,不用赘言。当青海西宁兴高采烈地发掘出乐都彩陶时,山西太原的王家峰古墓也开挖出了精美绝伦的北齐壁画;当乐都彩陶述说史前时,山西的“曙猿化石”“半个蚕茧”同样破译出了上古密码。细数“家珍”,对先人的之情油然而生。

  C两地均为多民族融合地

  青海是中国古代东交通的重要通道,是、新疆连接中原地区的纽带。古老的“青海道”(沿湟水至青海湖,再经柴达木盆地至南疆)为丝绸之的畅通和东经济文化的交流居功甚伟。青海境内所建的吐谷浑等地方曾充当陆交通有关各族的中介,河湟地区的城镇曾成为东贸易往来的集散地。

  近年来有学者据青海沿途的考古发现,尤其是对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缘的都兰吐谷浑墓群出土文物的考证,认为该古墓群所出丝绸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图案之美、技艺之精、时间跨度之大(北朝晚期—唐代中期),与国内出土丝绸较多的几处遗址相比,均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的青海,确已成为交流东物资的中心和融合东文化的中心。在青海境内通过的唐蕃古道是中原与地区、经济、文化的纽带和动脉,被后来誉为是沟通汉藏两族人民友好联系的黄金桥。

  山西人看到这里有点眼熟吧。1999年,隋代虞弘墓在太原王郭村出土,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墓主虞弘是中亚虞国人,曾担任隋朝的外事官员。这座古墓的汉白玉石椁四周,雕刻着内容丰富的浮雕图案,图中人物、服饰,器皿及花鸟等,带有强烈的中亚民族文化色彩,是迄今为止中原地区发现的惟一具有准确纪年的中亚文化考古资料。山西,自古亦是多民族融合、外来文化交汇的重镇,虞弘墓即是佐证。

  D关于青海最有名的唐诗山西人写的

  青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的青海东接秦陇、西通西域、南交蜀藏、北护甘凉,是割据和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兵荒战事在青海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战争遗迹随处可见。仅在乐都县境内就发现从明代中期至清代的烽火台遗址12处,这些饱经沧桑的烽火台在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狼烟一起,便添累累白骨。“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李白《关山月》)“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这些唐代著名诗人的诗句,可以说是对战乱之后悲象的真实写照,构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此消彼长的图画。描写塞外战事的诗词,历朝历代的文人圣手真是攒了不少,但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霸气外露,气势不凡,“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好个王昌龄,终身成就,姑且不表,单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已是压倒诗仙诗圣的节奏。最后再说两句王昌龄,字少伯,籍贯河东晋阳,户口本上应该是山西太原人。那么多写诗的大高手,就他这句最霸气,也算是山西和青海文化战线上的一处小小交集吧。

  本报记者刘巍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亚特兰大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