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实探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选择有的死亡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7-9-6 20:21:27 人气: 来源:

  医学不是万能的,对于癌症,更是如此。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反映了医学在死亡来临之际所展现出的人文关怀。

  作家巴金最后6年的时光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最后只能靠喂食管和呼吸机维持生命。周围的人对他说,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巴金不得不强打表示,再痛苦也要配合治疗。但巨大的痛苦使巴金多次提到安乐死,还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为你们而活”“长寿是对我的”。

  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他见过太多的离别,他时常考虑的问题是应该尊命,认真反思我们的医学——强调高科技、比拼高技术,医院正在向“大而全”的方向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医院有了楼顶停机坪、“达芬奇”机器人。“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竭尽全力抢救’‘不惜一切代价去救治’,对于有些晚期癌症病人、脑死亡的病人,我们真的少有时间去考虑‘适度的治疗’‘合理的治疗’‘有限的治疗’和‘心理治疗’。”

  在推动“死”的过程中,顾晋一手建立了国内首个甲等医院中的安宁疗护中心——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

  “尊重科学和尊命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候‘放弃’也是医学,带着尊重让病人有地离开,也是医学的关怀,医学也应该是温暖的,适时放手也是爱。”顾晋说。

  安宁疗护的开创者是英国人桑德丝。1947年她照顾一位年轻的癌症病卫·塔斯马,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由于当时医生对癌症病人的疼痛束手无策,桑德丝想到,能否为减轻癌症病人的疼痛做点什么?能否给他们更好的照顾?于是她决定为癌症病人建立一个比较像家而非医院的地方。

  安宁疗护,也称姑息治疗,其是通过由医生、、志愿者、心理治疗师等人员组成的团队,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在减少患者身体上疼痛的同时,更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让患者有地走生最后一段旅程。死者了无牵挂,生者还得坚强地继续自己的人生,所以在安宁疗护病房里得到慰藉的还有病人的家属。

  在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里,所有的癌症晚期病人住在被精心设计过的,有着家一样氛围的病房中,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93岁。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在这个现代医学的“世外桃源”里远离嘈杂。

  安宁疗护中心的谈心室中有水吧,供患者们会客。室中有像和佛像供不同的病患纾解心中的郁结。SPA室中有专门为病患打造的放松空间。就连病人床头用于负压吸引、供氧等的治疗设备都被一幅画精心挡住,需要时才会被推开。

  病房外的阳台上铺有一条人工绿色草坪,草坪上还安置了藤编桌椅,阳光好的时候病人和家属会在这里一起喝茶聊天,这一幕让人有一种恍若不在病房的感觉。

  顾晋在他的随笔集《无影灯下的故事》里写到他始终记得一个晚期癌症病人在疾病后,曾拉着他的手说,“大夫,我现在是‘生不如死,度日如年’。”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亚特兰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