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11点30分,由中国国家画院、北京语言大合主办的“坚定文化自信·艺术名家高校行”--杨晓阳小幅作品展在北京语言大学开幕。
开幕式由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山花副教授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前校长、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北语荣誉教授普拉门·列格科斯图普、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依斯克拉·曼多娃、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原院长张占一、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党支部陈霞、艺术学院教授齐鸣、艺术学院绘画教研室主任丁予茜,北京语言大学师生也参加了开幕式。
此次展览作品按照题材和主题分为四个板块,即“生活写生”、“主题探索”、“丹青意蕴”、“水墨”。通过这四个板块中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从具象的写生作品到主题性创作的草稿、再到水墨意趣的玩味,再到抽象语言的实验,勾勒出杨晓阳先生高度的学术造诣与艺术情怀。杨晓阳在不同的主题中都有创新性的探索,这些探索都基于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
在展览开幕之前,杨晓阳院长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楼报告厅为全校师生作了“中华民族的艺术”主题。杨院长首先介绍了自己的作品,从写生到主题性绘画,再到巨幅尺寸的公共壁画,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探索和脚踏实地的生活体验。之后杨晓阳先生介绍了早期求学经历及师承,由早年师从刘文西先生学习、到教学过程中的思考逐渐展开,继而谈到自己为中国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体系和国家画院的管理所作的一些工作。
杨晓阳先生谈到,他从1985年开始一直在画丝绸之题材,其造型语言借鉴了古代青铜、石刻陶俑的造型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写实到写意再到抽象的探索,以及打通水墨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界限作出的积极尝试。随后,杨晓阳先生又结合中国美术界的现状,论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中华民族物我相融的文化,以及通过写意来表达的中华民族大美的艺术。他从中国哲学到中国文字的深层逻辑中阐明了中国艺术的整体循环性。杨晓阳先生在过程中举了很多生动的事例,跨越古今,充分开阔了在座师生的视野。相信通过此次名家展览和学术,北京语言大学师生能够收获更多艺术和文化方面的学养,真正使“文化自信”从我们内心生发。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