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这座城市就和《飘》这本书紧紧连在一起了。
好风送出一首绝唱
桃树街990号,米切尔的故居。这幢两层的小红楼建于1899年,1919年改建成了一个有10套房子的公寓。从1925年到1932年,米切尔一直住在这幢楼的1号。
故居纪念馆门口的招贴画上,以小红楼为衬底,印着电影中郝思嘉与白瑞德接吻的镜头,上方是一行大字:“《飘》的诞生地。”员不厌其烦地告诉每一位参观者,《飘》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书籍,仅次于《圣经》。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佳人》获得过奥斯卡十大金。在上世纪“10本最佳爱情小说”的排行榜上,《飘》高居榜首。在上世纪最出色的100部电影中,《佳人》排名第四。
米切尔生于1900年,父亲是律师,算是当地的名门。从照片上看,她身材娇小,长得十分秀气,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22岁时,米切尔当了记者,可看上去还像个中学生。据说由于她个子矮小,为了照顾她,还特意把她的办公桌椅各锯掉了3英寸。
米切尔在工作了4年,后因脚伤走不便辞职在家。26岁那年,她决定着手写一部以美国内战为背景的小说。由于1949年米切尔临终前的遗言要求毁掉大部分生前物品,包括《飘》的原稿等,故居中现在已没有太多与米切尔有关的东西了。客厅里摆设的那个旧缝纫机不知是不是“真品”。员告诉我们,就在她母亲这个旧缝纫机上,米切尔开始了《飘》的写作。不过,刚开始的时候,米切尔是想到哪写到哪,写完一章就装在一个大信封里,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到。10年后,米切尔完成了这部小说。1936年,麦克米司出版了《飘》,半年内销售了100万册,由原著改编的电影《佳人》又成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电影之一。1949年9月,米切尔在桃树街上被车撞倒后去世,那一年她才49岁。
城市因《飘》名扬全球
亚特兰大市中心还有个米切尔广场,广场附近的图书馆里专设了一个“《飘》之屋”,用来陈设各种版本的《飘》及其相关书籍;在佐治亚州的历史博物馆,我还看到了许多与米切尔及《飘》有关的展品和照片。当地芭蕾舞团还把《飘》改编成了一出芭蕾舞剧。
让许多初到
亚特兰大举行首映式60周年纪念日。在故居的修建过程中,也出过不少波折。现在的故居大部分已不是原物。据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原建筑因年久失修几成鬼屋,重建还没开始,小楼就遭。1996年再次开始重建前,小楼第二次火灾。据员讲,头一次被烧不知是什么原因,但第二次警方断定是有人纵火。虽然上万美元捉拿放火者,但至今也未能破案。后来,小楼和展览馆是由奔驰公司赞助了几百万美元才修建而成的。
研究美国历史的朋友告诉我,当地有人推测,纵火很可能是黑人所为。在
亚特兰大,《飘》是一个的话题。这部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述了当时南方人反对解放黑奴运动而最后失败的历史,故事充满美国老南方昔日生活的伤感情调。《飘》这个名字本身就有南方的田园情调被战争、随风飘逝的含义。
《飘》一问世,就引起非议。这些年来,对它的也一直没有停息过。3年前,还有个叫兰道尔的黑人女作家模仿《飘》的笔调,来了个老故事新写,出了一本名叫《风已飘去》的小说。兰道尔认为,《飘》已成为美国南方的一个。她有责任还原历史,让读者了解南方奴隶制的。
意义超出文学本身
在米切尔故居的展览馆里,除了与《飘》和《佳人》有关的展览外,还有一个黑人马丁·德·金的图片展。说明上写着这样一段话:10岁的金当年作为合唱团的一员,曾在《佳人》首映式的舞会上唱过黑人颂歌。朋友还提醒我再仔细看看米切尔故居纪念馆的介绍,那印着这样一行小字:米切尔是美国红十字会的义务工作者,曾给医护学校的50名黑人学生颁发了毕业证书。在一般观众看来,这些也许并不是特别值得介绍的经历,但是,对后人怎么看米切尔来说,对《飘》出版后引起的风波来说,这样的解释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亚特兰大,居民总数中有61%是黑人,但在一些居住区,却100%都是黑人。在白人居住区,黑人仍会受到歧视。朋友告诉我,有的居住区先前还都是白人,但只要有黑人搬进来,白人就开始搬出,房价就开始下跌,最终成为全部是黑人的居住区。据当地报道,近年来,光头党、三K党等反移民的党团在
亚特兰大地区的活动有增多的趋势。
60多年过去了,《飘》和米切尔故居的经历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本身。围绕着这本书和这幢小红楼发生的一切表明,美国社会中的种族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话题。
《环球时报》(2004年03月05日第二十二版)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