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民俗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7-10-30 16:48:32 人气: 来源:

  民俗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清俐通讯员马竹君)5月 20日至21日,民俗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民俗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刘德龙,学会主要领导张士闪、刘德增、郭永军、张从军、李丕宇、王丕琢、马新、由少平、陈国忠、朱振华在会场前排就坐。本届大会还特设青年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由王加华教授主持,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王晓葵教授评议,来自山东大学、鲁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和博物馆等单位的20多位民俗学青年学者发表了最新的学术。2、民俗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刘德龙做工作报告图.3、民俗学会新任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张士闪致辞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马竹君)5月20日至21日,民俗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江峰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贺学君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田兆元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孙正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王晓葵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师范大学刘铁梁教授等领导专家应邀出席了大会。民俗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刘德龙,学会主要领导张士闪、刘德增、郭永军、张从军、李丕宇、王丕琢、马新、由少平、陈国忠、朱振华在会场前排就坐。

  20日上午,在齐鲁师范学院副校长、副会长刘德增主持下,民俗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刘德龙作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刘德龙介绍了近五年来,民俗学会在人才队伍建设、学术研究与交流以及相关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和;秘书长朱振华代表第五届理事会,作了民俗学会第五届理事会财务报告和新修订的《民俗学会章程》。按照有关,与会代表投票产生了、张文艳等为代表的第六届理事会理事123名,选举产生了崔建平、鲁汉、乔方辉、马洪香等为代表的常务理事41名。通过投票选举,大会一致通过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张士闪为民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大会增选王加华为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选举通过了朱振华为第六届理事会秘书长。

  新任会长张士闪的就职,以“民俗学会是我们共同的家,是我们灿烂的人生舞台,是递交到我们每个人手中的文化接力棒”开始,深情回顾了民俗学会成立以来30年的风雨历程,高度评价了第五届理事会为学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李万鹏、山曼、齐涛、刘德龙、叶涛等一代学人筚蓝缕创建学会之功,继承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山东大学为中心的山东民俗学、民间文学、俗文学、学等方面的深厚学术传统,才奠定了民俗学会以田野为本、重视文献、兼顾应用的研究特色并薪火相传。张士闪强调,特别是在近年来刘德龙先生担任会长期间,精心策划学术活动,广结学缘,与诸多同仁一起缔造了学会新的兴盛之期。尤其是他主编的110多万字的《志·民俗志》,主持兴建的“民俗博物馆”落户济南大学,这些努力已经成为学会的永久性财富,显示出他非凡的工作能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张士闪提议学会同仁一致向刘德龙先生为学会做出的杰出贡献致敬,并赞誉“他是我们永远的会长”。选举活动结束后,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江峰处长在致辞中指出,民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的顺利诞生对推动学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他认为,民俗学会一向以其鲜明的主题特色、出色的活动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而著称,期待新一届理事会的未来工作为社科界的大发展大繁荣再添硕果。

  随后,大会举办了学术主旨。贺学君研究员围绕中国民间叙事诗史,就“中国”的范围、“叙事诗”的特征和“史”的分期等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论述,强调应立足中国本土的民间叙事诗特征,以成熟的研究争取中国民间叙事诗概念的国际学术地位。

  田兆元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推动民俗学科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践经验,指出民俗学科应保持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直观面对当下,紧密结合现实,以实际行动争取社会认同。

  20日下午及21日上午,会务组根据收到的论文40余篇,将学术研讨分为两个会场,以山东区域社会的讨论中心,围绕民俗史论、民间文学、民间、游艺民俗、民俗旅游、非遗等问题展开研讨。本届大会还特设青年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由王加华教授主持,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王晓葵教授评议,来自山东大学、鲁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和博物馆等单位的20多位民俗学青年学者发表了最新的学术。21日下午,与会代表对国家级传统村落章丘区三德范村的文化传统与现代转型做了田野调查。

  来自内17地市的108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本届大会适值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新一届理事会将以促进山东民俗学学术发展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提升学会立足学术、面向基层、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推动山东民俗研究事业的向前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亚特兰大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