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端午小长假首日各大景区游人如织 津城民俗文化旅游红火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8-7-23 19:10:31 人气: 来源:

  昨日是端午小长假首日,津城气温适宜出游。我市各大旅游景区游人如织,游客出行热情高涨,节日氛围欢乐。

  小长假第一天,和平区的“网红”景点再次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打卡圣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游人的目光。昨天,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利顺德大饭店、静园等为代表的和平区经典景区总接待人数过万,旅游总收入160余万元,各景区旅游态势良好。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五大道民园广场,发现节日期间这里新增设了绿化景观,为夏日旅游增添了一抹清凉。整修一新的五大道景区导游牌,为过往游客提供服务。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记者看到许多游客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出游,一家三口甚至是一家多口共同游玩,祖辈、父辈、孙辈“三代同游”的场面十分温馨。

  来自密云的仇先生一家四口,昨天清晨坐高铁到了天津站,安置好行李就直奔五大道。仇先生说:“前几天,央视四套《国宝档案》了天津五大道专题纪录片,我父亲特别爱看,迷上了天津五大道这片小洋楼的传奇故事。当时我就和妻子商量,趁着父亲腿脚还灵便,女儿也在假期不耽误学业,端午节一块儿来天津转转,感受近代历史文化。”

  仇先生告诉记者,因为父亲的“向往”,天津也成为他心中期待的旅游目的地。“踏津的土地,感觉欣喜,与期待相符,这座城市的面貌与旅游非常好,还会再来!”

  今年“端午节”遇上“父亲节”,记者采访我市景区游客获知,不少子女为表孝心都选择了“带老爸旅游”“尝特色美食”,在欢乐融洽的氛围中度过传统节日。

  在小长假第一天,武清区北运河休闲旅游驿站推出了迎端午旅游活动,河道纵横、绿树成荫、野趣横生,成为京津冀游客消暑度假的热门景区。前来驿站度假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野餐、亲子游戏、户外拓展、休闲垂钓等众多时尚旅游项目受到游客青睐,同时,带动景区花园酒店和周边农家乐人气不断提升。

  据了解,针对学生“毕业季”“暑期游”热潮,北运河休闲旅游驿站旅游景区推出了学生优惠活动,在校或毕业学生凭借学生证即可享受房车体验优惠。同时,为充分照顾年轻人饮食习惯,景区还推出系列快餐简餐,极具武清特色的郊野套餐还将继续更新。

  此外,位于驿站东侧的河畔花谷鲜花盛开,成为暑期旅游新亮点。造型独特的各类雕塑小品和充满欧式风情的房车木屋点缀掩映于花海之中,成为婚纱摄影、毕业留念、儿童写真、摄影采风的好去处。

  端午小长假第一天,津南区小站水世界米立方景区举行了“学国学·相约米立方”活动,米立方戏水大厅舞台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在活动线上征集了学国学“粉丝”,活动现场小朋友经典,还有茶艺、长拳表演及包粽子互动活动,将历史记忆与景区文化活动相结合,为端午节旅游活动增添民俗风情。

  昨天,津南区小站名洋湖景区举行了植树节,活动将持续至18日。在小站镇名洋湖都市庄园内,还举办了两场包粽子比赛,园区提供江米、粽叶、大枣,看游客谁包得既快又美观漂亮,以10分钟计算,一等励粽子10个,游客们在拼“手速”中欢度佳节。(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据了解,依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和大唐电信集团成立的三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支撑单位,在推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不断突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

  6月16日,游客在贺州市玉石林景区的油纸伞下游览观光。当日是端午小长假第一天,广西贺州市玉石林景区被上万把油纸伞装扮一新,向八方游客展示浓浓伞韵。6月16日,两名旗袍爱好者从广西贺州市玉石林景区的油纸伞下走过。[详细]

  14日,2018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在即,广东“80后”蹴鞠达人叶居健在佛山高明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花式足球表演,与现场上千名中小学生共同迎接世界杯足球赛的到来。叶居健在台上表演花式足球。[详细]

  7岁女儿乖乖坐在爸爸腿上,给她抽血配对。突发急需骨髓配型移植,分离了30年的亲生父母和姐弟配对检测李月夜知道,这是一句客套话,可她没有拆穿,因为她想,就算钱这方面帮不上忙,看这态度,骨髓配对应该不成问题。[详细]

  。如今,在洞庭湖湿地深处,在青草露珠之间,宋玉成博士等一批“麋鹿奶爸”从为小麋鹿喂奶、担任“铲屎官”做起,着麋鹿种群不断繁衍壮大。[详细]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关键词:民俗旅游景点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亚特兰大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