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最有名的是“风花雪月”,分别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和洱海月。无论是巍峨迷人的苍山,碧波诱人的洱海,还是棋盘结构的古城,这里的静谧和美好都让仪神往。除了众所周知的古城,大理还有喜洲的白族建筑,周城的白族扎染和双廊的海边生活,这都是大理所赋予游客们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这里宜人的气候也让“舒适”成为游人的第一个感受。在大理的日子是避开城市喧嚣的慢生活,没有小资情调,没有喧闹,一切都如实实在在
大理古城(又名叶榆城、紫禁城、中和镇),镶嵌在苍山洱海之间,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十五年(公元1382年),全城呈棋盘式格局,地势西高而东低,总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
基本格局古城四周围有城墙,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多,设东、南、西、北四门及门楼。分别叫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为颖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碟,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
大理人不断利用自然、取之自然来营建改善自身的居住。吸收了中原汉式民居以院为中心的组合方式,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生活方式的特点,形成“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六合同春”的格局。
古城内道有九街十八巷,呈棋盘式方整布局,道主次分明,疏密相间。主要街道两侧为前店后屋或下店上屋的传统建筑。小街小巷,幽深。古城内住宅建筑多为庭园院落,住房则靠后布置。庭院中的花木有的伸出墙头,透过花墙,和旁流淌的溪水,构成“红杏墙头”“流水人家”的悦人画面。
街街原名“护国”,位于大理古城内,是一条东西向,长约1公里的青石板。在大理古城内护国和复兴的交叉口,可以看到一座牌坊,刻着“街”三个字,很容易找到,很多游人在牌坊这里拍照留念。当年大理古城刚被定为旅游的主要景点时,护国西段的红山茶宾馆被定为涉外宾馆,于是这条成为外国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被称为“街”。
到了晚上,街上的酒吧开始营业,此时的街尤为热闹,最出名的要数唐朝酒吧。沿街有风味餐厅、珠宝店、古董店、扎染店、画廊等许多小店,出售白族特色小吃和纪念品,可一吃吃逛逛,只是价格偏高。如果觉得不够实惠,可以先记下样式,在古城其他小店寻觅一下,可能会有更实惠的价格。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极为宏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间大理国时期是皇家的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
景区入大门,迎面就能看到位于景区中轴线台阶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的大塔叫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呈三足鼎立之势,颇为大气。三塔的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拍摄三塔极佳的地点是它斜后方三塔倒影公园的“三塔聚影池”,在这里可以拍到三塔和池中的倒影,许多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
大理崇圣寺又名“三塔寺”,这里依山傍水、峰峦叠翠、清幽,真不愧为“灵鹫胜地”。融合了“禅”、“密”特点,集大乘佛教、大理阿吒力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与三塔公园珠联璧合,重现古代“皇家园寺”辉煌,鳞次栉比,气势磅礴,成为闻名中外的佛文化魅点。“佛都”增辉,光耀苍洱。
苍山有十九座山峰,其峰序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19座山峰,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长约50千米,如一道绿色屏障,雄峙于洱海西岸,每座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海拔为4122米。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下泻东流,注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
山,有两个途径:乘坐索道、步行走登山步道。如果只打算游玩半天时间,可乘坐索道上下山。索道有两条,感通索道和苍山大索道。两条索道互不相通,分别可达山腰玉带的北端清碧溪和洗马潭。
洱海古称“叶榆水”,也叫“西洱河”、“昆弥川”,是由西洱河塌陷形成的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虽面积没有滇池大,但由于水位深,蓄水量却比滇池大。
洱海水域逐渐缩小,古老的小岛变成了这座紧靠海边平地突起的孤山。整个团山山脉东西长3000余米,南北窄处仅400米左右,成东西。山顶处海拔2049米,山下海面海拔在1974米左右,这里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最佳,可以看到洱海西岸连绵的点苍山和整个洱海。
大理最有名的是“风花雪月”,分别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和洱海月。无论是巍峨迷人的苍山,碧波诱人的洱海,还是棋盘结构的古城,这里的静谧和美好都让仪神往。除了众所周知的古城,大理还有喜洲的白族建筑,周城的白族扎染和双廊的海边生活,这都是大理所赋予游客们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
双廊地处洱海东岸的“曲”和“萝时曲”之上,距下关35千米,古称“栓廊”。放眼望去,秀丽的玉几岛、小金梭岛犹如一对鸳鸯,浮在碧绿的洱海之中,两岛位于两廊之间的丽玲峰下,清咸丰年间,人们认为“二岛”、“二曲”皆为“双”,所以将“拴廊”改为“双廊”。
双廊风光以背负青山,面迎洱海、紧连鸡足、远眺苍山而独秀。既有渔田之利,舟楫之便,更拥有“风、花、雪、月”之妙景,享有“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登上南诏风情岛,更可目睹17米高的汉白玉拜佛山的奇观。
双廊镇位于洱海东北岸,大理市东北部,东与佛教名山—鸡足山相连,西临洱海,南与市内挖色镇相接,北与本市上关镇和鹤庆县黄坪镇接壤。因门迎碧波洱海,远眺苍山十九峰,集苍洱风光之精华,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
双廊自然资源丰富,名山胜水及人文景物丰厚,临水一带有红山景帝祠、寺、民族文化一条街、天生营、飞燕寺、双廊魁星阁、玉波阁、毗舍古战场、砂牛半岛、南诏风情岛、岛依旁半岛、蛇山半岛、大建旁魁星阁、龟山、金镑寺、文昌宫、曲、青山摩崖石刻、凤浪箐溶洞等,这些沿湖自然景观与洱海粼粼波光相映成趣。东居山一带有大王庙、余金庵、寺、心一桥、天生桥、石牛坪、三锅桩、金玉桥等,景物纵横交错,传说妙趣横生。
一个景观便有一个动人的典故,奇幻神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被誉为“苍洱风光第一镇”。
巍山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云南省四个“文献名邦”之一,是南诏(蒙舍诏)的发祥地,有不少南诏遗迹和历史传说。西汉时期在此设邪龙县,又名蒙化。是云南省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之一。因县城东有巍宝山得名巍山。
现在的巍山古城,始建于元代,明洪武23年(公元1390年)扩建。唐开元25年(公元737年),南诏王皮逻阁以巍山为,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洱海地区的五诏和其他小部落,建立南诏国,传十三代,历时253年。明清两代,巍山实行土司制度,彝族左氏任土司,承袭18世。明代称蒙化府,是云南“三大土府”之一,另外两个土府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府,元江傣族那氏土府。
巍山的民族风情也独具特色。彝族打歌,舞姿粗犷豪迈,热情奔放,在火把节那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聚在一起,围着火堆打歌的情形最为热闹。巍山彝族打歌队曾到参加会演,还曾到日本献艺。巍山民间的“洞经音乐”,也受到好评。
巍山的扎染具有民族传统工艺特色,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扎染艺术之乡——巍山”。巍山扎染出口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巍山的蜜饯、果脯,是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名特小吃“粑肉饵丝”,不油不腻,清香可口。游人到此,总要品尝一番。
洱海中的一个小岛,从金梭岛往北约10千米的海面上,飘着一块孤零零的礁石,其上有阁,这便是小普陀,这块礁型如方印,相传是大士留下的镇海之印。
小普陀始建于明朝,为亭阁式建筑,在洱海里,小普陀可以说是“袖珍小岛”。岛虽然小,但名气很大,在介绍大理的画册中少不了有它。小普陀周长只有200多米,全部由石灰岩构成,它的形状很像一颗圆形的印章,因此又叫海印。
传说洱海里面原来有很多蛟龙,常常掀起狂风,这块礁石就是用来镇住蛟龙的大印。大概是在明朝崇祯年间,附近的渔民捐资在岛上修建了一座两层歇山顶的楼阁,在里面了的塑像,因此老百姓就称它为阁。
后来,它为什么又叫小普陀呢?普陀是梵文普陀珞伽山的缩写,意思是小白花山或小花树山,传说是在印度的地方。因此,凡是传说中显圣地大都称为普陀山,比如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就是。故最后改名为“小普陀”。在小普陀上观看苍山洱海,就仿佛置身在白首老者托起的银盘之中,心胸格外开阔。
本文来源于ipfs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