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面造型的艺术品妙趣横生的日本杯面博物馆
日本日清食品公司兴建的“杯面博物馆”在横滨开门迎客。参观者不仅能在那里了解“方便面之父”安藤百福的创业历程,还能亲自上阵体验制作方便面。大 约500人当天开馆前在门口排队等候参观,其中不乏政商,包括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日清公司社长安藤宏基说,博物馆内置模仿方便面工厂建造的体验设 施,参观者可以在馆内揉面团、压面条并蒸炸烹饪,根据自身口味制作一碗“杯面”。
安藤宏基的父亲安藤百福是方便面创始人。他研制的全球第一份方便面“鸡肉拉面”1958年上市,定价35日元。1966年,安藤在美国考察,考虑到适应欧美市场,安藤发明了“杯面”和“碗面”。1971年9月,世界首份“杯面”问世。日本方便面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去年消费超过950亿份方便面。
薯条博物馆小薯条大学问:走进比利时薯条博物馆
比利时西北部城市布鲁日,有一家有趣的博物馆,里面展示的不是文物,也不是古董,而是与“薯条”有关的一切,这是世界上首家以炸薯条为主题的博物馆。
想了解薯条的历史,就一定要来这里。作为世界上首家以炸薯条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將薯条的历史,原原本本的呈现在参观者眼前。从马铃薯的种植,到薯条 的制作,博物馆都有详尽的介绍。除了以不同的工具,由种马铃薯的挖土机开始,到炸薯条机,来介绍薯条的制作过程,这里还介紹了以比利時薯条为题的艺术作 品。最后当然少不得的试吃环节,在博物館的地窖內,参观者可品尝试以不同酱汁和食物的比利時薯条!
了解薯条的起源、参与薯条的制作、品尝薯条的美味、欣赏与薯条相关的艺术品,总之在博物馆参观完毕总会让人不禁赞叹:“小小薯条也有大大学问!”
塞尔维亚面包博物馆塞尔维亚面包博物馆
面包博物馆位于贝尔格莱德附近的佩钦奇小镇,号称搜集了最完整的有关世界各地的面包档案。在面包博物馆的4个大展室内,共有几千件实物展品和大量的 图片,告诉人们过去和现在制作面包的过程。博物馆内还有各种有关面包的钱币、邮票、海报、旗帜、徽章等。另外,由于面包与麦的“血缘关系”,面包博物馆还 展示了一些与麦子有关的东西。
博物馆的主人斯洛博丹耶莱米奇是一位出身于农民家庭的画家,为了记录下这一时代的塞尔维亚农村居民的劳作与生活方式,早在青年时代他即开始走街串 巷,将它们描绘在自己的画布上。随着与农民交往的加深,他愈发意识到,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塞尔维亚民族来说,这种劳作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 会的经济、教、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为此他开始搜集耕作用器具等各种实物,希望将长期农业活动含的塞尔维亚民族内涵向展示。经过25年的努力,在走访了7500多个村庄,搜集到2000多件实物之后,1995年自费在家乡开设了这家私人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约1300平方米,整个展览分为耕作用农具、面包制作器具、各种面包实物等三个部分。年代最古老的是一件来自古罗马时期的农具。但最引人 注目的是一部英国人在1920年制造、目前仍能正常工作的脱粒机。利用马等牲畜作牵引,麦粒可轻松自麦穗上脱落,同时麦秸还可自动成捆。该机器是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作为对盟国的援助英国赠送给塞尔维亚的。
令游客最为感兴趣的,还是博物馆大厅内陈列的令人眼花缭乱、形形色色的近百件面包实物。“作为世界上每天都有30多亿居民享用的主食,面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
耶莱米奇先生介绍,“然而几千年来人们对于面包的追求,已经远远超出了仅仅是喂饱肚子的需求,它已经成为每个人自出生到死亡,各种、庆典、纪念 或是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面包在人类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民俗、文化、教或其他方面的象征性意义已经愈发突出,实际包已经成为人们身体与心灵相互 沟通的媒介。”
根据东正教的塞族居民习俗以及各种场合需要,大量面包分组摆放在几个展厅内。以圣诞之日所需面包为例,象征圣体的面包被做成各种人们想象的 能够喜欢的形状,有的像镰刀,有的像人的手掌,有的则在面包表层勾画出十字或是其他符号。按照广大塞族农村的习惯,这一天每个家庭主妇都要为家人的 “健康与快乐”烤制面包,她们在和好的面团上写出家庭每一的名字,再勾画出一道道象征胡子的条纹,由于胡子长得很快,因此人们认为,每一位受到祝 福的家人,其好运也会迅速到来。
尽管博物馆地处偏僻小镇,但每年都会有上万名观众前来参观,其中老人和孩子居多,且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耶莱米奇介绍说:“参观者之所以有兴趣,并 不仅仅是对塞尔维亚民俗的了解和回顾,更多的是因为博物馆真实展现出一代代塞族居民与大自然奋争的写照:只要有粮食,一切就都有希望。”
除了展出功能外,博物馆还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研讨、等学术活动。由于面包博物馆的建立,佩钦奇小镇也越来越成为塞尔维亚居民的假日郊游目的地。
博物馆内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面包。除了传统的当地面包外,还有以色列不加发面粉的面包、意大利的空心粉面包、罗马尼亚的印有文字和图案的面包、的辫子面包和非洲地区的图腾面包等。此外,博物馆内还有6个面包房模型。
博物馆还给游客提供了亲眼面包制作过程的机会。在博物馆外有一处的空间,游客可以看见面包师是怎样制作香喷喷的面包的。如果游客想尝试制作的过程,也可以向博物馆要求,他们会让你在面包师的指导下,品尝到亲手制作的面包的滋味!
这个别具特色的面包博物馆是摄影师耶雷米奇创建的,他开设这个私人博物馆的目的是想让人们了解自己身边的主食——面包里所蕴含的各种文化。为此,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国文化部还特地给耶雷米奇颁发勋章,以表彰他对南斯拉夫食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面包博物馆主人耶雷米亚介绍说:“我是画家,一直于绘画艺术。25年来,我以面包为题材画了许多作品。与此同时,我收藏了与面包有关的物品近2000件。1995年3月我开始筹建面包博物馆,1998年建成,并命名为‘耶雷米亚’面包博物馆。”
“耶雷米亚”面包博物馆占地约1200平方米,有3个展厅,展出展品近2000件。第一展厅——古老农业器械展厅。许多古代农具映入眼帘。定睛一 看,这些都是仿制品,主要有耕地、种植和收割的农具,粮食储存器具等。第二展厅主要展示各式面包。塞尔维亚人的历史与面包密切相关。自古以来,塞尔维亚人 就离不开面包。从一定意义上说,塞尔维亚人目前制作和食用面包已成为一种文化。塞尔维亚人不仅平时食用面包,而且婚丧嫁娶、生日和庆祝节日都要制作不 同的面包。面包展厅展出的仅是96种具有代表性的面包。
此外,这里还展出了制作面包的面包炉和其它用具。这些用具从古至今,有好几十种,各具特色。最后一个展厅——绘画展厅。刚进入该展厅,耶雷米亚就自 豪地说:“这里展出了我多年来以面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用面包拼成的图案。”墙上挂着的绘画作品和面包图案展示的面包形状各异,有圆形、长方形、四方形等 各种形状,并形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鸟、鱼、花、河流和山川等图案。
毛里求斯糖业博物馆逛毛里求斯糖业博物馆
毛里求斯的经济主要以制糖业为主,因此如果你想了解毛里求斯世界主义文化的起源以及毛里求斯人民的文化精髓,不如参观一下糖业博物馆。据统计,毛里求斯人均糖的消费量是32千克/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糖业博物馆于2002年10月28日,占地约5000平方米,坐落在一所废旧的制糖工厂里。这个古老的制糖工厂于1999年倒闭,经过三年的辛 苦重建变成了现在的糖业博物馆。糖业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四个多世纪以来都与棕榈制糖工业息息相关的毛里求斯小岛的发展过程,同时它也记载了终身投入制糖事 业的工人们的辛劳汗水。另外,它也不忘通过图片以及真实的机器工具等生动的方式向人们展现制糖的过程。糖业博物馆包括三个部分——生态博物馆、 Boutik村和Le Fangourin 餐馆。生态博物馆展览了一些原始的制糖机器,向游客展现了制糖工业的诞生和进程、毛里求斯的人口发展,同时也会向旅客介绍制糖植物、制糖流程和糖业市场的 情况。在Boutik 村你可以买到各式各样与糖相关的纪念品,同时你还能品尝到15种不同口味的糖。只有在这里你才能一边喝着朗姆酒一边品味毛里求斯特制糖果。在品尝完糖果 后,游客可以到Le Fangourin 餐厅享受具有克里奥尔特色口味和当地风味的美食。
毛里求斯经过荷兰、法国、英国的于1968年3月12日。拉姆古兰成为第一任总理,为了纪念他,毛里求斯机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易港同 样有他的雕像。荷兰人对毛里求斯的发展从文献上来看贡献基本为零。不过他们把岛上特有的动物—多多鸟全部吃光,然后放弃了他们所认为没有价值的海岛。如今 多多鸟已经成为毛里求斯国徽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毛岛的标志。很多纪念品、邮票、明信片上都有多多鸟往昔的身影。法国人对毛里求斯的直至 1810年。法国首任总督Mahé de Labourdonnais对毛岛的发展贡献颇多。时至今日,毛里求斯人对他仍充满感激,很多时候都要强调Labourdonnais对毛求的发展至关重 要。后来,英国的一位总督Stevenson,也是Labourdonnais的一位者,为他树立了一座雕像,面朝大海。英国的从1850年开始 直至毛。英国留下的痕迹体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上。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占领毛岛以后,没有毛里求斯人改变在法国时期的生活习惯。当然,英 国也在某些方面推出自己的要求。但从总体上,英国人较好地遵守了英法关于毛岛的协定。
糖业博物馆于2002年10月28日,占地约5000平方米,坐落在一所废旧的制糖工厂里。博物馆陈列着许多制糖机器,制糖工序经过精心安排, 让参观者一目便可了然。有趣的是,在博物馆的一面墙上“画着”很多旧日的。从我们可以重温昨日毛里求斯所经历的种种。有让·保罗二世、伊丽莎 白二世来毛的新闻,也有拉姆古兰总理去世的新闻……毛里求斯从1507年2月20日被葡萄牙人发现直到今日,时光荏苒,多少往事随风飞去。
美国可口可乐博物馆美国可口可乐博物馆
不少跨国性企业都成立自己的博物馆,设于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可口可乐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全球最畅销的碳酸类饮料,可口可乐到底有多少种 口味呢?据说旗下总共400多个大小品牌,世界各地销售过的口味接近上千种。在哪里你能同时品尝到最多种类的可乐呢?在美国亚特兰大的可口可乐博物馆里, 你就完全可以一饱口福,近百种饮品却对让你畅饮无限!
在“可口可乐”博物馆,你可以见到博物馆内陈列的有关公司的历史资料及各种产品、1886年发明可口可乐的公式记录及实验仪器、第一本广告月历、早 期的汽水瓶,以及1985年“挑战者”号飞船携带可口可乐进入太空,宇航员在失重的飞船里手持可口可乐饮料的照片,展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更有趣味 的是,在博物馆内装置着一部利用新科技设计的汽水喷泉。游客们除了可以亲口尝一尝十几种味道的汽水外,还可以欣赏到糖浆与汽水混合后,由6米高空倾流入杯 中的新奇、刺激的过程。可口可乐公司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赞助商,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世界的可口可乐分公司均生产了奥运纪念版的可口可乐,这里展出的就是这部分可乐的模型,展台是旋转的,使观众目光所及之处分分秒秒看到的都是不断变化的情景。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
嘉兴是中国“粽子之乡”,粽子文化源远流长。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以反映嘉兴粽子历史与粽子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位于市区月河历史街区小猪廊 下,建筑面积达480平方米。“嘉兴粽子是千年稻作文化浓缩的结晶,也是本土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粽子文化博物馆将通过展现马家浜文化,嘉兴粽子起源、 传承等历史脉络,还原古街张家弄合记、庆记、荣记五芳斋粽子店的旺市情景,勾勒出五芳斋、真真老老、昌记等品牌粽子的变迁。该馆设立八大展区,既再现嘉兴 粽子的前世,又让参观者能够感受粽子文化的魅力。馆区内设立休闲品粽区,参观者可以一边眺望河景,一边品尝各式粽子,形似当年的“粽子堂吃”。
一楼主要展示马家浜文化,嘉兴粽子起源、传承等历史脉络,还原老城区张家弄古街上,合记、庆记、荣记五芳斋粽子店的旺市情景,勾勒出五芳斋、真真老 老、昌记等粽子品牌的变迁。二楼则包含了粽子加工演示区、市民裹粽参与区和休闲品粽区。在这里,市民既可以观看包粽子的演示,还可以品尝地道的嘉兴粽子, 并亲手包出属于自己的粽子。在嘉兴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些古老民谣:“南门大粽子,西门大靴子,北门米贩子,东门叫花子。”“端午不吃粽,死了没人送”。还 有指天气的俗语“未吃端午粽,夹袄勿可送”等。显然,粽子在嘉兴人生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沿街串巷卖粽子 20世纪20年代前,嘉兴市镇上经常有人手提木桶沿街叫卖粽子。这种粽子都是卖者自制的本地糯米粽,包成三角形,品种也不少。有一种小粽子用一片竹叶裹一 只,清凉香糯,幼童也可一口吃一个。清晨听见屋外粽子的叫卖声,孩子们就吵着要大人买作早点。
原标题:吃货的世界你不懂 走进面包、薯条、杯面等博物馆
(图文来自于湖南博物馆官网)
网友评论 ()条 查看